🎙 开场

大家好,欢迎收听 《盆底连结》
这是一个揭开 盆底肌与核心健康 神秘面纱、纠正常见误解的节目,帮助你更好地觉察并连接你体内的 盆底力量

我是你的主持人 Sarah Jane West-Watson
欢迎来到第一期节目:为什么我们需要与自己的盆底肌建立连接?


🧠 先搞清楚:什么是“盆底肌”?

许多人把盆底肌想象成“做凯格尔时能提与放”的那一小块,但远不止如此
盆底肌群 = 肌肉复合体 + 筋膜 + 神经 + 血管,共同承托与连结骨盆底部的重要结构。

  • 前后边界:从 耻骨(前)经会阴至 骶/尾骨(后)

  • 左右跨度:从 左坐骨右坐骨

  • 穿行结构尿道/阴道/肛门 皆经此“出入口”

  • 承托脏器膀胱、肠道、子宫(女性)、阴道

当盆底“承托不足”或“协调失衡”时,可能出现:
脏器下坠/脱垂感、排尿/排便控制困难、阴道不适(干涩/疼痛/亲密困难)等。


🏛 盆底肌在“核心系统”中的位置

把核心想象为一个 “内部气球/圆柱体”

  • 顶部:横膈膜(主要呼吸肌)

  • 前侧:腹肌(腹直肌、腹横肌等)

  • 后侧:背部肌群(与胸腰筋膜相连)

  • 底部盆底肌(核心的底座)

这四面协同,才能形成压力管理—呼吸—稳定—运动的一体化系统。
进一步的 肌群协作 还包括:臀大肌、内收肌、腘绳肌、股四头肌 等。

关键点:核心功能≠某一块肌肉特别强;而是 横膈膜 × 腹肌 × 背肌 × 盆底协同与平衡


🔄 为什么“只练腹肌”会出问题?

  • 过度收腹/只拼马甲线 → 腹压上升、盆底承压、系统失衡

  • 把核心“锁死”(紧过头/活动范围不足) → 也是功能障碍

  • 代偿连锁:盆底“掉线”时,身体会“找同事顶班”

    • 例:咬肌/下颌紧张骨盆前倾臀肌不易激活

目标不是“更紧”,而是 会放会收、能松能稳 的动态平衡。


🫁 横膈膜 × 盆底肌:一对“舞伴”

与大多数纵向肌不同,横膈膜与盆底肌 是“横向隔层”。
吸气:横膈膜下行 → 腹腔压力自然向外/向下扩展 → 盆底允许柔软
呼气:横膈膜回升 → 盆底与深层核心回弹协同 → 完成压力管理

良好的呼吸—核心协调,还会 辅助肠蠕动 与消化吸收;
核心失调不仅影响排便,也会影响“营养如何被身体真正用上”。


🚩 什么时候更容易出现盆底功能受损?

  • 妊娠与分娩(包含创伤性分娩)

  • 剖腹产术后恢复期

  • 长期慢性用力:反复咳嗽、呕吐、便秘/用力排便

  • 高张力/缺弹性 的盆底(亲密疼痛、穿插困难等)

  • 姿势/骨盆排列失衡(腹肌无法正确参与稳定)


🧭 从“误解”到“连结”的 5 个起步观念

  1. 盆底=系统:不止凯格尔;看整体、做协同。

  2. 先呼吸,再收缩:吸气“软”、呼气“收”,优先恢复 横膈膜×盆底 的节律。

  3. 拒绝“只练腹肌”:以 压力管理 为核心,循序重建深层核心参与。

  4. 远离“锁死”:紧≠稳;让核心保持 活动范围+弹性

  5. 倾听信号:下坠感、控便控尿困难、亲密疼痛、经常性腰/骶髂不适 → 该评估


🧪 在家可做的小体察(零器械)

  • 呼吸扫描(2–3 分钟)

    • 仰卧屈膝或坐姿:吸气时腹/肋/骨盆底是否允许扩展

    • 呼气时下肋回收、下腹与会阴轻、柔回弹,而非“猛夹猛收”。

  • 骨盆微摆

    • 轻轻前倾/后卷,寻找“更易呼吸、更易感到稳”的角度。

  • 姿势观察

    • 站/坐时下颌是否紧咬?骨盆是否长期前倾?臀肌是否“叫不醒”?

若出现明显不适/症状,请寻求 女性健康物理治疗/盆底专科 评估。

点击这里查看 革命性的盆底训练方法 – KAMA律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