🎙 开场
你好,欢迎收听 《盆底连结》。
这是一个揭示骨盆底与核心健康这一神秘且常被误解主题的节目,
帮助你更好地觉察并连接你骨盆底的力量。
我是 Sarah Jane West-Watson,欢迎你来到今天的节目。
🧩 今天聊什么?
今天的主题是 腹直肌分离(Diastasis Recti,简称 DR)——很多女性(以及男性!)都在忽视它。
它在怀孕中非常常见:连接左右腹直肌(“六块腹肌”)的中线筋膜被过度拉伸,导致分离。
这对核心不是好消息,因为它影响的是整个核心系统的完整性与协同。
本期我们将一起拆解:
-
腹直肌分离有多常见、为何发生
-
为什么“只看外观”和“只量缝宽”是误区
-
它如何牵动全身(尤其是下背/骶髂/颈肩)
-
训练中最常见的误区
-
从今天就能做的修复起步
📊 有多常见?
研究显示,约 50%–2/3 的产后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。
这并不可怕,但必须正视:如果没有自然回归,就需要专业评估与干预。
🧠 关键认识:腹直肌分离不是“外观问题”,而是功能问题
许多人因为肚脐下垂、腹部松垮去求助,这可以理解。
但真正的重点在于:
腹壁深层结构是否仍能作为核心系统的一部分,稳定地“托住”身体?
当腹壁中线“软塌”或“没有承托感”时,常提示 深层核心未参与。
结果就是:身体会让其他部位代偿去稳定你——
最常见为 下背/骶髂关节/臀部深层(如梨状肌)/一路上卷到颈肩 的紧与痛。
痛不一定发生在腹部本身;更多是“系统性连锁反应”。
🧬 为什么会发生?
-
怀孕期拉伸:中线筋膜(白线)被持续拉长。
-
不仅是筋膜:腹壁深层肌肉与筋膜、横膈膜、骨盆底、背部肌群之间的协同失衡。
-
核心交响乐跑调:呼吸—压力管理—稳定—怀孕期扩张与产后回归的协调被打乱。
❌ 常见误区
-
只盯“缝隙有几指宽”
-
缝宽是指标之一,但组织张力、张力向量、腹壁反应与功能参与更关键。
-
-
外观优先、功能靠后
-
“平坦小腹”≠“功能良好”。你要的是安全、内在稳定的感觉。
-
-
错误练法
-
单刷卷腹、仰卧起坐、桥式提臀等,如果深层核心没上线,可能强化了错误模式,让核心“更失效”。
-
🧭 如何判断你需要支持?
-
训练或用力时,中线 软塌/鼓出/没支撑感
-
慢性下背/骶髂/臀深层/颈肩不适或紧
-
夜间疼、久坐/久站后不适
-
产后较久仍难以“找回核心感觉”
**答案:请认真对待。**若无法自然回归,寻找专业评估与介入。
🧪 训练前,你与教练都该问的问题
-
是否做过 核心/腹壁评估?
-
是否有 腹直肌分离史、剖腹产、骨盆底问题?
-
训练是否以 呼吸—压力管理—深层核心—骨盆底协同 为起点?
-
若教练仅说“那小心点”而不深问👉 红灯。
我有全球线上私教与教练网络,如需推荐或一对一支持,欢迎联系我。
🧰 修复起步(从今天就能做)
-
呼吸为先
-
吸气:横膈膜下沉,允许腹部与骨盆底柔软、向外向下扩张。
-
呼气:横膈膜回升,深层核心(含腹横肌)与骨盆底自然回弹参与。
-
目标:压力波动顺畅,先“松”,再“收”,最后“稳”。
-
-
放下“只练腹肌”的执念
-
不以“肚脐贴脊柱”为唯一提示;弃用会抬高腹压的“死收腹”。
-
-
从“协同”而非“局部”着手
-
横膈膜 × 骨盆底 × 腹壁 × 背线(胸腰筋膜)是一体化系统。
-
练法更像“乐队排练”,不是“独奏加音量”。
-
-
动作中观察中线反应
-
任何负重、卷曲、支撑动作中,一旦出现隆起/软塌/泄压 → 调整强度或退回基础。
-
-
循序渐进
-
先建立 感觉—控制—耐力—负荷 的阶梯,再谈速度与爆发。
-
🩺 一个真实个案(简版)
一位生育四次的妈妈,DR 持续多年、夜间疼痛、腹肌长期高张力。
仅通过基础的组织支持与深层核心引导,当她第一次“被稳定托住”的感觉回来了,
——整个人如释重负。
原来多年疼痛是可以改善的,关键是把系统调回“协同工作”。
点击这里查看 革命性的盆底训练方法 – KAMA律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