🎙 开场

你好,欢迎收听 《盆底连结》
这是一档揭开神秘面纱、探讨那些常被误解的 盆底肌与核心健康 话题的播客节目。
我会带你深入了解如何真正与你的盆底力量建立连接。

我是 Sarah Jane West-Watson
早上好,欢迎来到《盆底连结》。我正在清晨录制这期内容。

过去几周北威尔士的天气有些阴郁,但今天阳光洒满雪山,爱尔兰海清冷却美丽。有一点蓝天,整个人都会好一些——愿你的清晨也有一抹蓝。


🧭 本期主题

本周我们来聊:在尝试把盆底肌作为核心的一部分来激活时,人们最常犯的 3 个错误(也就是 内在提示 cueing 上的偏差)。

我正在带领的 6 周项目 《唤醒核心》 进入第二周尾声。参与者背景多元:新手妈妈、资深妈妈、未生育女性、子宫切除术后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剖腹产、双胞胎妈妈、更年期与绝经后女性……共同挑战是:难以有效激活核心。而背后的原因,往往落在三件事上。


🚫 常见错误一:把“核心”误等同为“腹肌”

许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“收腹=核心启动”,例如“肚脐贴脊柱”。
关键转念:信任你的盆底肌。

当盆底肌被恰当激活,它会 自然“预加载”腹壁(让腹部肌群处于就绪状态),无需刻意用力“收紧肚子”。反之,刻意收紧会提升腹压、调动错误主导肌群,抑制 盆底启动。

  • 我把盆底称作 “吊带/吊床式复合系统”

  • 它并非某一小块“上提肌”,而是横跨尾骨—坐骨—耻骨的大块承托区,与腹壁、筋膜、横膈膜协同运作。

  • 正确路径:从盆底“吊带”出发 → 自然预加载腹壁 → 核心协同,而非从腹肌强行“卷入”。


🧩 常见错误二:激活了“吊带”的错误部位(或有区块未上线)

盆底“吊带”是由多块肌肉协作的复合体,就像股四头肌或肩袖群。
创伤经历(会阴侧切、产钳/器械助产、撕裂、剖腹产)、骨盆姿势(长期前倾/后倾)都会让某些分区“掉线”。

小练习(站/坐均可):

  • 尾骨后翘(腰椎前凸)→ 盆底被拉长;

  • 尾骨内卷 → 盆底缩短收紧。
    若你长期固守某一姿态,某些分区就难以进入“启动位”。

课堂真实案例:
一位学员的前侧吊带区激活很好,但后侧(阴道至尾骨段)长期“缺席”。当我们从后侧入手,她立刻出现“重心回正—脊柱上提—臀肌自动参与”的连锁反应。“烟火时刻”出现,是因为 激活顺序与分区位置 终于对了。

要点:学会分辨“哪一块还没上线”,从那一端开始重建通路。


🧯 常见错误三:你一直“死夹不放”,却以为自己“还没启动”

对许多人而言,更常见的问题并非“松”,而是 过度收紧(高张力)

  • 常年收腹、骨盆疼痛或脱垂不安 → 以“夹住”求安全;

  • 大脑把高张力当作“正常”,导致 没有再“启动”的余地

  • 结果越练越紧、功能越差,陷入“越弱越夹、越夹越乱”的恶性循环。

把“下颌”当作类比:紧张时我们会“咬牙坚持”,造成颞颌关节问题。盆底亦然——需要在对的时机放松,才有可能在对的位置重新启动。

功能性肌肉的四要素

  • 适度长度(放松时)

  • 灵活伸展能力

  • 有效收缩能力

  • 足够支撑能力

先“松得下来”,才能“收得到位”,最后“撑得稳定”。


🛠 实操引导(从今天就能做)

  1. 呼吸先行:吸气时允许腹部与盆底随横膈膜下沉而柔软;呼气时横膈膜回升、核心自然回弹。

  2. 从盆底起势:把注意放在“吊带/吊床”的 整体,而非单点“上提”。

  3. 分区体察:用“前/后/左/右”的内在地图,找出未上线的那一块。

  4. 姿势微调:在“尾骨后翘—内卷”的小幅摆动中,找到更容易启动盆底的角度。

  5. 撤销错误提示:把“肚脐贴脊柱”“死命收腹”等过时 cue 从词典里删除。

点击这里查看 革命性的盆底训练方法 – KAMA律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