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已有经典《玄女经》和与素女有关的房中图书流传。东晋葛洪《抱朴子内篇·遐览》著录的《素女经》,是汉代的传本、改名本或改编本。六朝以来,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广为流传,玄素成为一种房中术的专称。日本永观二年,即宋太祖雍熙元年(984),日人丹波康赖编《医心方》。该书保留着汉代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的基本内容,流传至今。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教授的玄素之道的主要内容及理论底蕴,与马王堆帛书房中术一脉相承,唯重点有所不同,且有所发展。此外,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。

关键词:玄女经 素女经 玄素之道

一、《玄女经》与《素女经》的源流

汉代出现了两位房中术女导师,名为玄女、素女。她们是虚构的神话人物。后世将托名她们的房中术称为玄素之道。汉代已有经典《玄女经》和与素女有关的房中图书流传。

玄女,最早以天神使者和黄帝之师的面目出现于汉代纬书中。《龙鱼河图》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,制伏蚩尤。学者们对此玄女的起源进行多方推测。《诗经·商颂·玄鸟》曰:“天命玄鸟,降而生商”。有学者说此玄鸟演化为玄女。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说有人衣青衣,名曰黄帝女魃。风伯、雨师掀起狂风暴雨,为蚩尤助战。黄帝派天女曰魃,平息狂风暴雨。于是黄帝得势,战胜了蚩尤,将之杀死。有学者说旱神女魃演变为玄女。《易·坤卦》曰:“天玄而地黄”。有学者说由此演为玄女。

《老子·第六章》曰:“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”。 有学者说玄女可能来自“玄牝”之类远古的女性生殖崇拜。玄女究竟由何演变而来, 很早就说不清楚了。《全上古三代文》卷 16“玄女”条解题曰:“玄女未详。或云天女,一云即西王母。有《玄女战法》一卷,邢东田撰《玄女的起源、职能与演变》归纳起源诸说甚详,并提出最后一说。见《世界宗教研究》1997 年第 3 期,第92-103 页。

《黄帝问玄女兵法》四卷,《玄女式经要法》一卷。”小字注曰:“皆五行家依托。《旧唐志》:‘《黄帝问玄女兵法》三卷,玄女撰’”。 这里在战神之外,又给玄女增加了术数之神的身份。

早期道教崇奉黄帝,自然不会怠慢玄女。在汉代道经中,玄女被塑造为向黄帝传授外丹术的天女,变成烧炼外丹者必须祭祀的偶像。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》卷 1 曰:黄帝受还丹至道于玄女。玄女者,天女也。黄帝合而服之,遂以登仙。玄女又对黄帝讲,其它方术只能延年,不免于死,只有神丹金液才能成仙。黄帝将玄女传授的至道传玄子。

并告诫他,传道时,必须令受道者设一玄女座于水上无人之地,烧香盟誓。 《太清金液神丹经》卷上曰:炼丹者须作坛祭神,“伏愿太上老君、太和君、天明神仙、玄女、素女、青腰玉女下共成之”。

在早期道教神话中,玄女不仅传授外丹术,也精通房中术。东汉道经《老子想尔注》批评伪伎曰:“道教人结精成神。今世间伪伎诈称道,托黄帝、玄女、龚子、容成之文相教,从女不施,思还精补月忽(脑),心神不一,失其所守,为揣悦不可长宝”。又曰:“行《玄女经》、龚子、容成之法,悉欲贷;何人主当贷若者乎”。这是汉代塑造房中术女导师和流行《玄女经》的明确记载。

从上述资料看,战神玄女大概是在神女魃的基础上由方士塑造出来的。教授房中术和外丹术,盖是借重玄女玄牝生育、行法助战和术数变化的神威,方士们赋予玄女的新的职能。托名玄女的房中著作《玄女经》在东汉时期已经问世。玄女之称容易使人联想到超自然、超社会的神,所以她在几个领域里都充当了神。

东晋葛洪《抱朴子内篇·遐览》也著录《玄女经》。后,《黄帝问玄女兵法》、《黄帝出军诀》、《黄帝内传》、《广成子传》、《广黄帝本行记》、《轩辕本记》等均述战神玄女神话。道教对这个神话进行了改造。六朝时期,有的道经说玄女是人身体中的一位神,是作为存思对象之神,是道教天庭之神。唐末杜光庭撰《墉城集仙录》中有《西王母传》,将天遣玄女改成西王母遣九天玄女,说西王母命九天玄女授黄帝兵法、术数和符文,使黄帝战胜了蚩尤,九天玄女人首鸟身。其中又有《九天玄女传》,重复西王母遣九天玄女助黄帝战蚩尤的神话,但九天玄女从人首鸟身变成了贵妇形象。九天玄女后来又成为民间俗神。

玄女向黄帝传授房中术的神话也为道教外的人津津乐道。东汉边让《章华赋》假借伍举讽楚灵王,为劝诫皇帝不要沉缅淫乐而作,《后汉书》评论它“多淫丽之辞”。

《赋》中描写楚灵王作酒池肉林、携姬拥妃、繁歌激舞之长夜欢饮,然后描写官员退隐后,修炼黄帝之房中术,“归乎生风之广厦兮,修黄轩之要道。携西子之弱腕兮,援毛嫔之素肘。形便娟以婵媛兮,若流风之靡草。美仪操之姣丽兮,忽遗生而忘老。”唐李贤注曰:“黄帝轩辕氏得房中之术于玄女,握固吸气,还精补脑,可以长生”。李贤说玄女是黄帝的房中术老师。

素女也是神话人物。《山海经》卷 18 曰:“西南黑水之间,有都广之野,后稷葬焉。”郭璞注曰:“其城方三百里,盖天下之中,素女所出也。”郝懿行曰:“‘素女所出也’五字王逸注虽未引,亦必为经文无疑矣”。郝懿行之言并无它证。汉《吴越春秋·勾践伐吴外传》曰:“越王还于吴,当归,而问于范蠡曰:‘何子言之,其合于天?’范蠡曰:‘此素女之道,一言即合大王之事。’”此素女之道非房中术。

汉代,王褒《九怀》赞扬素女善歌。扬雄《太玄赋》描写陶醉于素女的美妙歌声。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极力渲染素女演奏乐器出神入化,道出瑟弦根数的来历,曰:“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,悲,帝禁不止,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”。《史记·孝武本记》也记载了这件事。素女几乎为音乐之神。道经《太上灵宝五符序》卷上录《仙人挹服五方诸天气经》述五方诸天的五对夫妻神仙,其中的五位神仙妻子是东方的青腰玉女、南方的太丹玉女、中央的天仓玉女、西方的太上素女和北方的夜光玉女。她们既是神仙妻,又以长生女神、服气女神的面目出现,与音乐无关。疑“太上素女”盖为“太素玉女”之误。

如上所述,在外丹术中,素女也是被祭祀的神仙之一。此外,素女之称也被作为药物隐名。《太清金液神气经》卷上开列烧炼八明神丹的 16 种药物,其中第九种为“太虚素女十二两”。烧炼外丹也借用音律以讲解火候,借重音乐神素女也很自然。

同时期,素女被黄老道塑造为房中术女专家。这一点可以从王充和张衡的作品中找到线索。王充《论衡·命义篇》曰:“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,非徒伤父母之身,乃又贼男女之性”。王充从身体健康和性观念两方面批评房中术,实际主要是强调后者。

他的批评从反面证明当时流行着托名素女向黄帝讲授房中术的著作,欢乐房中术在上层社会很时兴。上层社会还流行着托名素女向黄帝讲授欢乐房中术的图书。张衡的《同声歌》以赞赏口吻吟诵曰:“重户结金扃,高下华灯光。衣解巾粉卸,列图陈枕张。素女为我师,仪态盈万方。众夫所希见,天老教轩皇。乐莫斯夜乐,没齿焉可忘”。素女或者是春宫图中的人物,或者在书中以房中术导师的形象出现。无论哪种,当是从音乐神素女延伸而来。既然能歌擅乐,那么精通乐而有节的欢乐房中术似乎顺理成章。另外可以肯定,汉代与素女有关的房中著作绘有插图。

与素女有关的汉代房中著作是否题名《素女经》,因无记载,无法断定。也许汉代与素女有关的房中著作题别的书名,还没有称为《素女经》。也许虽题名《素女经》,但没有留下记载。不过可以认为,东晋葛洪《抱朴子内篇·遐览》著录的《素女经》,是汉代的传本、改名本或改编本。

素女的名气也很大。素女之称容易使人联想到肤如凝脂或衣洁如雪的美女。后世有的道经,还将素女塑造为医药女神,如南朝天师道的《正一法文经章官品》。有的道经将素女作为女伴的代称,如六朝的《上清九真中经内诀》。

六朝以来,玄女和素女经常被并列提到,玄素成为一种房中术的专称。如《列仙传》卷下《女丸传》述说女丸按照素书修房中术而成仙,曰:“女丸者,陈市上沽酒妇人也。作酒常美。遇仙人过其家饮酒,以素书五卷为质。丸开视其书,乃养性交接之术。丸私写其文要。更设房室,纳诸年少,饮美酒,与止宿,行文书之法。如此三十年,颜色更如二十。时仙人数岁复来过,笑谓丸曰:‘盗道无私,有翅不飞。’遂弃家追仙人去,莫知所之云”。故事之后晋孙绰的赞语将女丸修炼的房中术称为“玄素”,并说彭祖撰写教授玄素之道的著作五卷,曰:“玄素有要,近取诸身。彭聃得之以陈。女丸蕴妙,仙客来臻。倾书开引,双飞绝尘”。

东晋葛洪《抱朴子内篇·微旨》说“玄素谕之水火”。《云笈七签》卷 100《轩辕本纪》曰黄帝于“玄女、素女受房中之术”。由此可知,玄女和素女在房中术中的地位已经牢牢确立,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在六朝时期广为流传。

二、辑佚本《素女经》

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曰:“《素女秘道经》一卷。”小字注曰:“并《玄女经》。”还著录曰:“《素女方》一卷”。但两《唐书》没有继续著录。《隋志》的著录表明《素女经》在流传过程中书名有变化,内容也有可能变化,同时《玄女经》的重要性降低,变成《素女经》的附录。两《唐书》不见著录,说明在唐代国内已经逐渐难以见到《玄
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了。

有所变化的《素女经》大概随日本遣唐史、来唐留学生和商人等流传到日本。《日本国见在书目》编于日本宽平年间,相当于唐昭宗时。该书目中著录有《素女经》一卷,但无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方》。日本永观二年,即宋太祖雍熙元年(984),日人丹波康赖编《医心方》,分类辑中国唐以前古医书,其第 28 卷为“房内”类,分 30 个题目。所辑之文,有些冠以“《素女经》云”、“《玄女经》云”;有些冠以“素女曰(或云)”;有些是黄帝与素女问答,或黄帝介绍素女如何说;有些冠以“《玉房秘诀》云”、“《玉房指要》云”或“《洞玄子》云”等,内容是素女或玄女之说。

可见彼时日本还保存着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,《玉房秘诀》等几部引用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的著作仍在日本流传。但后来不仅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,甚至《玉房秘诀》等著作在日本也亡佚了。《医心方》流传至今,保留着汉代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的基本内容,愈显珍贵

清光绪年间叶德辉利用《医心方》如上所述的辑文,编成《素女经》的辑佚本,收录于《双楳景闇丛书》。叶德辉疑日本宽平年间《玄女经》与《素女经》“合为一书”,“与《隋志》并卷之说合”,《医心方》所辑“似是完帙”。故而他将玄女之说和素女之言合在一起,辑了一部《素女经》,没有分出一部《玄女经》。

三、玄素之道的内容

《玄女经》和《素女经》教授的玄素之道的主要内容及理论底蕴,与马王堆帛书房中术一脉相承,唯重点有所不同,且有所发展。此外,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。

第一,玄素之道也以生理之气作为分析病理和实施养生的物质基础。

如《玄女经》要求男(候)四至曰:“四气至而节之以道,开机不妄,开精不泄矣”。所谓和气、肌气、骨气、神气皆至,与《天下至道谈》提出的肌至、筋至、气至实质上是一样的,就是要求玉茎充满生理之气,以保证不受损伤。《天下至道谈》指出三不至则受伤,《玄女经》则指出四至则能固精,进一步把生理之气具体化了。《玄女经》要求致女九气曰:“(九气)有不至者则容伤”。马王堆帛书房中术没有具体说到九气,但《合阴阳》在五徵之后要求“以致其气”,正是九气之说的源头。

第二,玄素之道也以补气活气为原则。

如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曰:“正气内充,何疾不去”!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所说“十动”治病的部位和健身的效果,与《合阴阳》所说“十动”并不对应,但原则完全一样,前者直接继承了后者。同样,《玄女经》所谓摹仿动物交合姿势的“九法”,尽管顺序、名称都有不小的变化,而且从十种减为九种,但也是直接继承《合阴阳》的“十节”而。《素女经》又增加了“八益七损”共十五种新的交合姿势。其“八益七损”之称来自《天下至道谈》,但内容换成交合姿势,即取其名而换其实。但换来换去,也只是“十节”的延伸而已。

第三,玄素之道也以贵精为原则,并有所创造。

一是使用了两个比喻来告诫男人一定要贵精。《玉房指要》引素女曰:“御敌家当视敌如瓦石,自视如金玉,若其精动,当疾去其乡。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,如临深坑。下有刃,恐坠其中。若能爱精,命亦不穷也”。瓦石金玉为一喻,强调精之贵。朽索奔马深坑为一喻,强调贵精之难。

二是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说玉茎实有儒家伦理“五常”之道,说明应当节制,应当贵精。这当然是牵强附会,不过对于信奉儒家思想的人能够起到宣传作用。

第四,玄素之道也以天人相参的思想为指导。

《玉房指要》引素女曰,要求人法阴阳:“天地有开阖,阴阳有施化,人法阴阳随四时”。《玄女经》曰:“天地之间,动须阴阳。阳得阴而化,阴得阳而通。一阴一阳,相须而行。故男感坚强,女动辟张,二气交精,流液相通”。

《玉房指要》引素女说,法阴阳四时就应当掌握去故纳新的原则:“炼气数行,去故纳新,以自助也。玉茎不动,则辟死其舍,所以常行,以当导引也。能动而不施者,所谓还精。还精补益,生道乃著”。这是把服气、导引和还精结合在一起,继承了马王堆帛书房中术的特点。

第五,玄素之道运用阴阳学说也走向食阴术和以男性为中心。

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曰:“采其溢精,取液于口,精气还化,填满髓脑”。这种食阴术,继承马王堆帛书房中术。

玄素之道在先秦食阴术的基础上,创造了九九之道。《素女经》指示男子衔女口,吮女舌,徐出更入,男女相得。然后“浅刺琴弦,入三寸半,当闭口刺之,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,因深之,至昆石旁往来,口当妇人口而吸气,行九九之道讫,乃如此”。

此与《子都经》所述九浅一深之法相同。

玄素之道以男性为中心,提出相女术。《大清经》引素女曰,从性情、体质、性能力、年龄、未生产等几个方面挑选能为男子提供食阴营养的女子。

第六,玄素之道同时也以阴阳和合为目的。

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曰描述了五徵、五欲、十动等知女之快的方法,继承了《合阴阳》的五欲、八动、五音及《天下至道谈》的五欲、五言、八观等。

在阴阳和合思想指导下,玄素之道具体讲述了怎样做到“乐而有节”。《素女经》要求男子平心静气,掌握节奏,曰:“欲知其道,在于定气、安心、和志。三气皆至,神明统归。不寒不热,不饥不饱,亭身定体,性必舒迟,浅内徐动,出入欲希,女快意男盛不衰,以此为节”。《玄女经》又要求施以引逗,调动双方的欲望,反对男子急躁粗暴,其曰:“阴阳者,相感而应耳,故阳不得阴则不喜,阴不得阳则不起。男欲接而女不乐,女欲接而男不欲,二心不和,精气不感,加以卒上暴下,爱乐未施。男欲求女,女欲求男,情意合同,俱有悦心”。

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曰,警告说要特别防止女胜男,其曰:“凡人之所以衰微者,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。夫女之胜男,犹水之灭火,知行之,如釜鼎能和五味,以成羹月霍。能知阴阳之道,悉成五乐。不知之者,身命将夭,何得欢乐?可不慎哉”!所谓女胜男就是男子控制不住而失精。总之,所谓乐而有节,就是要做到既享受快乐,又不伤害身体健康。

素女还指出要做到男女双方都达到去病强身目的,《玉房秘诀》引曰:“交接之道,固有形状,男以致气,女以除病,心意娱乐,气力益壮。不知道者,则侵以衰”。另一处曰“女除百病”。

第七,玄素之道也包括求子术的内容。

马王堆房中帛书《胎产书》的求子术是交合择日法,要求在女子月经干净后的三五日内交合,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曰也这样说。

此外,《素女经》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具体作法。一是求子射精应根据年龄和体质掌握时间间隔。具体是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曰:15 岁、20 岁身体强者一日可以两次,身体差者只能一日一次;30 岁强者一日一次,差者两日一次;40 岁强者三日一次,差者四日一次;50 岁强者五日一次,差者十日一次;60 岁强者十日一次,差者二十日一次;70 岁强者三十日一次,差者不泻。《千金方》引素女法说:20 岁四日一泄,30 岁八日一泄,40 岁十六日一泄,50 岁廿一日一泄,60 岁一般应当不泄,若身体很好可一月一泄。身体特别好的人,不可长久不泄精,那样会导致痈疽。这两种求子年龄表都是素女所说,具体作法(时间间隔)却差别很大,说明《素女经》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,有的传本经后人改动过。二是求子交合时应当前戏,使双方都保持快乐的心情。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曰:“夜半之后,鸡鸣之前嘻戏,令女盛动,乃往从之。适其道理,同其快乐。三是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曰:“夫人合阴阳,当避禁忌,常乘生气,无不老寿。若夫妇俱老,虽生化有子,皆不寿也”。这里所谓的禁忌专指应在年轻时生育,避免年老生育。

第八,玄素之道也要求注意其它房中禁忌。

《玄女经》叙述的“男候四至,致女九气”,反过来看,避免四不至和九气不至,也就是禁忌,继承了《天下至道谈》的三不至禁忌。《素女经》介绍的“七损”是用七种交合姿势治疗七种病伤,预防这七种病伤也就是“避七损之禁”,继承《天下至道谈》的“去七损”而来。避免精力不足时勉强交合,避免不当交合带来伤病,对人的确有保健作用。《十问》叙述了“去四咎”禁忌,是讲避免恶劣气候的。避免恶劣的气候下交合,在古代居住条件简陋的环境中,是很必要的。

《洞玄子》引“素女论曰”:“五月十六日,天地牝牡日,不可行房。犯之,不出三年必死”。《素女方》引《素女经》叙述“七忌”,除恶劣气候外,其它包括“新饱食饮,谷力未行”、“新小便,精气微弱”、“作事步行身体劳”、“新息沐浴,头身发湿,举重作事,流汗如雨”、“共女话语玉茎盛强”等禁忌。避免身体疲倦或心情不平静时交合,也是建设性意见。

玄素之道阐述的一些禁忌,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,与当时的中医药学相一致。精通医药学的官吏崔寔《四民月令》曰:“五月是曰仲夏,是月也至之日,阴阳争,血气散,先后日至各五日,寝别内外。十一月仲冬,是月也至之日也,阴阳争,血气散,先后日至各五日,寝别内外”。农历五月和十一月分别有春分和秋分两个节气。这两天的昼和夜时间一样长,阴阳持平,对抗激烈。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,季节变化中的阴阳抗争,必然引起人体内的同样反映,导致血气散失,精力不足。在血气不旺、精力不足的状态下同房,会严重损伤身体。所以崔寔要求在春分和秋分前后五日之内,丈夫和妻子不要睡在一间房子里。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房中禁忌,有些虽然用西医理论解释不清,但实践证明有道理。至于根据干支和神灵确定的禁忌日,就带有机械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了。

总之,除了成仙思想和媚药方之外,玄素之道全面继承了马王堆帛书房中术的医药养生、求子和欢乐房中术。在具体作法上有发展。

玄素之道在交合法中加入了存思法。《玉房秘诀》引素女说交接时,“必先和气,玉茎乃起。顺其五常,存感九部。女有五色,审所足扣”。有学者解释“存感九部”是指男子存想女身九处部位,则有性欲冲动之感应。或者是指存想女子阴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