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姬(约公元前620年-?)是中国春秋时期郑国公主,以美貌和传奇经历著称​。

她一生历经多次婚嫁和风波:先嫁陈国贵族夏御叔并生下一子夏徵舒,继而因美色引发诸侯倾倒,相关男性多遭不幸,甚至导致一系列政治动乱,如陈国的夏徵舒之乱、楚国兴兵伐陈、晋国重臣出奔等​。

她艳名远扬,却也因“红颜祸水”形象载入史册。

历史背景:多舛的生平经历

夏姬是郑穆公之女,幼年在郑国长大​。

据《左传》记载,她在未出嫁前可能与异母兄郑灵公(字子蛮)关系暧昧,子蛮英年早逝(杜预注认为其死与夏姬相关)​。

此事后世多有猜测,认为子蛮或因纵欲于夏姬而早亡,但史书并无明载,仅能算作传闻。年轻的夏姬后来远嫁陈国,丈夫是陈国司马夏御叔(因夫姓夏,故称“夏姬”),二人育有一子夏徵舒​。

婚后不久夏御叔去世,夏姬年纪轻轻即守寡,与儿子居于陈国封邑株林。

成为寡妇后的夏姬艳名在陈国不胫而走。公元前601年左右,陈国君主灵公对她垂涎,和大夫孔宁、仪行父一同与夏姬私通,荒废朝政​。

三人时常乘车成群结队出入株林,与夏姬寻欢作乐,闹得满城风雨。陈国百姓甚至筑起高台以窥探他们的动静,可见此丑闻公开化之甚​。周天子派遣单襄公路过陈国时,也发现陈灵公“荒国怠政”,预言陈国将有大祸​。

此荒淫行径还被写入《诗经》加以讽刺。例如《株林》开篇写道:“胡为乎株林,从夏南兮?”暗指陈灵公流连株林、沉溺于夏姬(夏南为夏徵舒字)之事​。

更为放荡的是,前600年陈灵公竟与孔宁、仪行父三人在朝堂上夸耀与夏姬的私情:他们身穿夏姬的贴身亵衣在朝上嬉戏调笑​。

此举令群臣侧目,大夫泄冶当廷进谏,斥责君臣如此公开宣淫有失体统。灵公口头答应悔改,却在孔宁、仪行父挑唆下默许将泄冶暗杀灭口​。夏姬与君臣的淫乱关系不仅败坏朝纲,也埋下杀机。公元前599年,陈灵公再次在夏姬家宴饮取乐时,当众开玩笑说夏徵舒的相貌像孔宁,又像仪行父,暗指夏姬所生之子非嫡出而是私生​。

夏徵舒听后大受羞辱,怒不可遏,趁灵公酒宴散去步出宫门之际,伏弩将其射杀于马厩门前​。随后夏徵舒自立为陈国君主,孔宁、仪行父仓皇出逃楚国,陈灵公太子妫午则逃奔晋国求援​。

陈灵公之死引发诸侯干涉。次年(前598年),楚庄王以讨伐逆臣、为陈君报仇为名,联合秦国兴师伐陈​。

楚军攻入陈都,擒杀夏徵舒,将他处以车裂极刑示众,以儆弑君之罪​。

楚军平定陈国后,迎回太子妫午继位,是为陈成公​。夏姬作为战利品被掳到楚国,此时她约四十岁上下​。

在楚国,夏姬依旧艳色动人,楚庄王见到她后意欲纳为妾。​

然而楚国令尹申公巫臣(名屈巫,史称巫臣)意识到夏姬可能引发新的纷争,进谏劝阻庄王:“大王讨伐陈国本为伸张正义,若贪色纳夏姬,为天下笑,将有损威名”​。

楚庄王权衡利弊,压下了欲念。同在朝中的楚国司马子反(庄王之弟)见状,按捺不住请求将夏姬赐予自己。巫臣又立刻以夏姬“不祥之人”相警告:“此女所涉之人无一善终:子蛮丧命、御叔早逝、夏南被诛、陈灵公被弑,孔宁、仪行父流亡…天下美女众多,何必取此不祥之妇?”​

子反闻之悚然,打消了念头。由于巫臣连番进谏,暂时无人再敢公然争娶夏姬。最终楚庄王将她赐给了刚丧妻不久的楚国贵族连 尹襄老 为继室​。

襄老与夏姬成婚未久,次年即前597年襄老在对晋作战的邲之战中阵亡,且尸骨被敌军所夺,无法归葬​。

按照当时习俗,襄老之子黑要遂行“烝娶”之礼,迎娶继母夏姬为妻​。

这种父死子继娶庶母的婚俗在春秋时有一定合法性(属“收继婚”范畴),虽非乱伦,但礼法地位低于正娶​。

黑要与夏姬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,但不久黑要也病死(一说为前590年)​。

至此,夏姬历经郑、陈、楚三国,已经“三嫁皆寡”,在当时名声极为不佳。 此时一直钟情于夏姬的巫臣决心将她据为己有。他暗中派人对夏姬示意道:“归,吾聘汝”(回到郑国去吧,我必厚礼聘娶你)​。

巫臣设计让郑国以索要襄老遗骨为由向楚王请回夏姬娘家奔丧​。楚共王(楚庄王逝后继位)不疑有他,准许夏姬暂返郑国。巫臣旋即借出使齐国之机,携妻小潜逃出楚,与夏姬会合于郑并守信纳聘迎娶了她​。

公元前589年,巫臣带着夏姬投奔晋国,晋君任命巫臣为大夫并赐封邑邢地​。

历经波折,年近五十的夏姬终于与深爱自己的巫臣在晋国安定下来​。此后史籍中关于夏姬的记载便减少了——她随巫臣生活在晋国,似乎并未再引发风波。两人婚后育有一女,后来晋平公强令大夫叔向迎娶了此女为妻,生下的儿子名杨食我​。

巧合的是,杨食我日后牵涉晋国政变被族诛,又为夏姬“灾星”之名添上一笔​。

绝代妖姬的魅惑之道

历史上的夏姬究竟施展了怎样的“媚术”,令诸多王侯将相为之神魂颠倒?

综观史料和后世演绎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
倾国之姿与风情:夏姬被公认拥有绝色美貌和迷人风韵。《列女传》形容她“其状美好无匹”——容貌艳丽无双​。

大胆挑逗与多重侍奉:夏姬打破了一夫一妻礼法对女性的束缚,同时周旋多人之间。在陈国时,她能同时周旋于国君和两位卿大夫之间,满足三人的情欲而令其对她欲罢不能​。

据记载,夏姬曾将贴身衣物赠予情人,三位情夫各得一件“纪念品”,以至于他们在朝堂上互相炫耀。

房中伎术与青春常驻:由于夏姬在三四十岁后依然能让年轻君王倾倒,后世推测她通晓养生媚人的秘术。西汉刘向就指出夏姬 “内挟伎术” ,善用闺房技巧以至“老而复壮”​。

巧施心计与顺势而为:夏姬善于审时度势,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。她并非单纯依靠美色,在人生险境中也表现出一定机智。如楚国时期,巫臣向她示意私奔之计时,夏姬当机立断配合演出:先巧词请求回郑,答应“不得襄老尸骨不返楚”以取信楚王​。

文献依据

《春秋左传》: 作为记载春秋历史的主要典籍,《左传》多处涉及夏姬事件。例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详细记录了陈灵公与孔宁、仪行父“三人通淫于夏姬”,甚至“或衣其衣以戏于朝”之事,即有人穿着夏姬的衣服在朝堂上嬉闹​。这段史料直接反映出夏姬令君臣沉迷到无所顾忌的程度,可谓媚态惑众的铁证。《左传》还记载了夏姬之子夏徵舒因不堪奇耻大辱弑杀陈灵公、导致陈国大乱,以及楚庄王伐陈、夏姬被掳的全过程​。这些原始记录虽然语气冷静克制,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夏姬在政治事件中的关键作用,被后世据此称为“夏姬之祸”。

诗经及其传闻: 夏姬的事迹甚至留痕于《诗经》。《诗经·陈风·株林》据传就是反映陈灵公流连夏姬的讽刺诗​。诗中连声发问为何频赴株林,影射君臣迷恋夏姬不能自拔。《毛诗序》明确指出:“《株林》《泽陂》皆在讽刺陈灵公君臣之荒淫”​。可见当时这一丑闻已尽人皆知,并借文学形式加以讥讽。诗歌虽未直呼夏姬其名,但“夏南”即指其子夏徵舒,实际点出了夏姬事件的核心人物​。

战国竹简与先秦文献: 近年来出土的清华简《系年》(战国时期竹简史料)中也有夏姬相关记载。​

该简与《国语》等史籍相互印证,提到楚庄王攻灭陈国后起初将夏姬赐给了巫臣为妻,以及后来子反、襄老等争娶的情况​。这表明夏姬一事在先秦史料中早有流传,只是不同来源对细节记述略有出入。《国语·楚语》亦记录了夏姬在楚国的遭遇,佐证了巫臣劝阻楚王、襄老迎娶夏姬等史实,与《左传》大同小异​。

汉代史书: 西汉刘向编纂的《列女传》专门为夏姬立传,是关于夏姬媚术最直接的古代文献之一​。文中高度评价她的姿色之美,却谴责她“内挟伎术”,意指她怀有媚人的技艺,让年老的自己重新焕发青春,从而连续俘获诸侯之心​。《列女传》以凝练笔法概括夏姬一生“杀三夫,一君、一子,而亡一国、两卿”​,将她定位为亡夫败国的妖妇。这些记载成为后世谈论夏姬媚术的重要依据。